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0526臺灣的野鳥世界


臺灣的野鳥世界
以前就常聽爸爸說到林金雄老師是研究鳥類的專家,有時全家會參加野鳥學會舉辦的賞鳥活動,所以對鳥總是有種特殊的感情,今日的生態課邀請臺灣野鳥學會的林金雄老師來解說,我是何其有幸。
1.麻雀:都市三俠(城市三寶)成員之一,雜食性動物。雌的身體大,臉頰上的黑色班較淡,雄的身體小,臉頰上的黑色班較深、較大,春夏二季時會翹尾巴,用尾脂腺分泌賀爾蒙,吸引雌性。
2.
山麻雀:吃花而且住在樹洞裡。
3.
紅嘴黑鵯:雜食性動物。在布儂族、泰雅族視其為好的象徵,嘴及腳為鮮紅色,全身羽毛為黑色,頭有髮冠,叫聲像「喵--」的貓叫,生長在低中海拔地區。
4.五色鳥(俗名花和尚):臺灣特有種的留鳥,棲息於低中海拔山林,雜食性動物,特別偏好漿果類食物,牠會做好幾個樹洞,以便避開天敵,牠的叫聲為單調重複的「郭、郭、郭」,有如和尚在敲木魚,因此有「森林裡的花和尚」的外號,又稱「臺灣擬啄木」。
5.綠繡眼:都市三俠(城市三寶)成員之一,雜食性動物。眼睛周圍有白眼圈,雌鳥會向雄鳥撒嬌、拋媚眼,若雄鳥會抓蟲給雌鳥吃,就表示求偶成功,若求偶失敗,則雌鳥會立即尋找下一個雄鳥求偶。
6.小白鷺:肉食性動物,鳥喙、腳皆為黑色,趾為黃綠色,繁殖期胸及背部會長出飾羽求偶,童謠中的「白鷺鷥」是指小白鷺。
7.
大白鷺:肉食性動物,鳥喙是黃色,身體為小白鷺一點五倍大,繁殖期頸部和背部的羽毛會有簑狀飾羽,嘴裂超過眼後,常與小白鷺和夜鷺等鷺鷥混群棲息和覓食。
8.
蒼鷺:肉食性動物,身長(鳥類的是從鳥喙尖端至臀部尖端)94公分,居鷺鷥家庭體型最大者,體灰,嘴、腳黃褐色,頭白,有黑色飾羽,頸上有黑色縱紋。9.夜鷺:肉食性動物,夜間也會活動,故名「暗光鳥」,群體居住,幼夜鷺身為咖啡色,羽翼有白斑。成鳥眼角膜為紅色,繁殖期頸後有兩根白色長飾羽。獵捕魚時,會將魚摔爛以便吞食,若吞不下去,會先喝水潤喉再食用。
10.
黃頭鷺(牛背鷺):肉食性動物,食昆蟲、 田螺、澤蛙等,也吃牛背上的寄生蟲、蒼蠅、蚊子等害蟲,對人類貢獻很大,但牠不吃魚。
11.
黑面琵鷺:肉食性動物,分布在中國山東、韓國、西伯利亞等,屬於冬候鳥,嘴黑而長,呈扁平的飯匙狀,身白,在繁殖期頭後及項頸胸有黃色飾羽,是瀕臨絶種的鳥類,棲息在河口、沼澤或濕地。
12.埃及聖鹮:肉食性動物,體白,頭、頸、嘴、尾及腳部皆為黑色,是埃及國鳥,認為牠們是主宰埃及人生命的古神,牠們會在人們死後去秤人們的心臟,太重的表示他生前做了許多錯誤的事,死後就無法投胎,而心臟比較輕者表示他生前都做善事,來生可以投胎。臺灣的外來種,目前在臺灣數量約為四百多隻,是從六福村籠中逃脫的「籠中逸鳥」。
13.黑鳶 (老鷹):常吃屍肉,因腳爪較小,所以力道不夠,常以獵取小型魚類、小鳥、鼠類、昆蟲為食。最喜歡的食物是雞的內臟,不過現在的雞都注射了生長激素,老鷹吃了後所生的蛋,蛋殼很薄且容易破,因此導致老鷹的數量越來越少。
14.蜂鷹(雕頭鷹):大多以蜂窩、蜂巢為食,因全身長滿濃密的羽毛,連最脆弱的眼睛周圍也長多層羽毛,所以可抵禦蜂的攻擊。
15.
大冠鷲(蛇雕):肉食性動物,以蛇類為主食,是臺灣最常鳴叫的猛禽,當發現獵物,飛行時會大聲鳴叫,讓獵物以裝死來避敵,才俯衝捕捉獵物。
16.翠鳥(魚狗):又名「釣魚翁」,抓魚的技術一流,雄鳥上下兩嘴喙全黑,雌鳥下喙是紅色,雄鳥會藉由一隻肥滋滋的魚當聘禮向雌鳥求偶。
17.紅冠水雞:雄鳥會藉由打架的勝利向雌鳥求婚,一次最多生四顆蛋,是因為若要避開天敵時,雄鳥和雌鳥頂多會各自帶兩隻雛鳥逃離。
18.
丹頂鶴:屬於迷鳥,分佈在中國黑龍江、日本。雄鳥會跳求偶舞來吸引雌鳥,若雌鳥欣賞雄鳥,牠會加入雄鳥一起跳舞,每一對丹頂鶴的舞步都不同,但是跳舞前,雄鳥一定會先張開翅膀,舉起左腳鞠躬,接著舉起右腳再鞠躬,真有紳士之風。
19.長尾水雉(菱角鳥):繁殖期後頸金黃色的飾羽,雌鳥比雄鳥羽色豔麗,屬一妻多夫的行為,孵蛋及育雛的工作由雄鳥負責,因土地開發及菱角田減少,族群僅剩百隻。
20.家燕:成群活動,雛鳥大約一天可吃九千隻蚊子,母燕一天覓食來回一趟的次數約有四百五十次,媽媽通常優先餵食嘴張得最大的雛鳥。
21.
冠羽畫眉:臺灣特有種,頭上有暗褐色冠羽似龐克頭,叫聲有如「吐米酒」,恰似英文「to meet you」親切打招呼叫聲,是臺北鳥會的會鳥,個性活潑,喜歡群居生活,有家族共同育雛特性。
22.白額雁:是迷鳥,一家三代會一起遷移,飛行時呈V字形,爸爸飛在V字形的尖上,媽媽和小孩飛在中間,飛在最後面的是老人家,主要是依循氣流的原理,最後面的是老人家飛起來會特別輕鬆,但也同時是要犧牲自己給猛禽吃,以保護和延續牠們的族群。
23.烏鴉:站的越高處表示越年長,懂得敬老尊賢,在日本人的眼裡,烏鴉是很高貴的鳥類,但在中國人則是認為不吉祥的象徵。
23.台灣藍鵲:臺灣特有種,屬鴉科鳥類,尾羽甚長,超過全身長度之半,因此有「長尾山娘」、「長尾陣」等俗稱,是臺北市市鳥,有家族協助育雛特性,食性頗雜,除了基本的植物果實、漿果之外,也會捕食小型鳥類、兩爬類,十份凶悍。
因家居臨象山且為五樓公寓的五樓,所以常聽見許多不同的鳥鳴,常有白頭翁、麻雀等嬌客來陽台坐客,甚至白頭翁放心的在陽台的馬拉巴粟樹稍,在全家人的見證之下築起愛的小窩,並產下愛的結晶,每快到天亮時分,總是聽到雛鳥嘰嘰嘰喳喳吵著媽媽餵食,為了偷拍難得一見的雛鳥,曾經趁鳥爸及鳥媽不在時靠近鳥巢,誰知鳥爸及鳥媽機伶的馬上飛回來,直對我狂鳴,簡直嚇壞了我,還好有拍到雛鳥張開嘴巴的樣子,真是難得的體驗,長期以來牠們的叫聲也在無形中變成我的起床號。
在一次偶然,爸爸回家的途中,發現一隻虎皮鸚鵡似乎疲累飛不動,憶起我想養鳥的渴望,於是快速伸手一抓,因緣份我擁有了牠,全家人為牠佈置新房,牠很愛唱歌,所以我幫牠取名為「小啾啾」,全家人想幫牠找個伴,正發愁牠的性別的同時,卻發現鳥籠內有一顆蛋,原來牠是女兒身,甚至鳥店老闆開價三百五十元想買小啾啾,我怎麼可能見錢眼開出賣小妹(小啾啾)呢?平常把牠放在陽台,一次強風吹掉鳥籠並使之解體,我和小妹的緣份僅維持短短半年,不知牠現在一個人在外頭的日子過得好不好?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,曾因思念過度還向爸媽吵著要買隻同樣的虎皮鸚鵡來解愁。
鳥給我的感覺是流暢的肢體語言、優美動聽的歌聲和可愛逗趣的模樣,所以始終對牠們有一份剪不斷的情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